close

以下資料轉自http://www.plusbb.com/thread-2687867-1-8.html

 

車輛提供:香港四驅專門店 www.4wdco.com/collection.asp
文:汽車導報

1.jpg

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絕對是醜惡可恥不對的,這種行為是令人震驚,不可原諒. 為了贏取這埸世界大戰, 德國工業界了惜一切代價製造出最先進,可靠,靈活機動越野車, 無可否認, 戰爭巳把汽車工業推至最高品質, 戰後這些先進的汽車設計, 影響了整個世界汽車工業直至到今天。對於車迷來說,現在這個年代能見到這其中一輛KdF戰車放在博物館已經是很幸運。而同時見到三輛車擺在一起,而且全部運作正常,簡直可以說三生有幸。它們就像時光機器,把我們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見證了這場人類有史來殘酷戰爭。


2.jpg

事情還應從 20 世紀早期說起。 1923 年 11 月,德國慕尼克發生 “ 啤酒館暴動 ” ,領導者就是當時已經成為納粹黨魁的阿道夫希特勒,他企圖模仿墨索里尼發動政變,攫取全國政權。但這次行動以失敗告終,希特勒也因此而入獄。這之後的事情,無論是希特勒在獄中享受的特殊待遇,還是他口述出那本後來給全世界帶來災難的《我的奮鬥》,都不是本文的重點。在九個月服刑期間,希特勒的好友去探望時給他帶了一本書 —— 亨利福特的自傳。書裏講到了福特 T 型車的傳奇,這讓希特勒意識到,原來汽車可以很簡單、很便宜,可以離民眾很近。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3.jpg


1933 年 1 月 30 日,天生的政治家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這位出生於上上個世紀的車迷在他上臺後的第 11 天便親自主持了柏林汽車展的開幕式,用他那出了名的口才許諾,要造一種 “ 大眾 ” 車,要讓每個德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汽車。這個承諾為希特勒原本就已經極高的支持率再加了一把柴;隨後推出的儲蓄計畫又保證了汽車工業初期建設資金提供了保障。

4.jpg


但是便宜又可靠的汽車不是說有就有的。生產設想中的廉價汽車必須以高銷量來保證廠家利潤,但當時德國還沒有發展出大規模生產的方法。 Mercedes Benz 、 BMW 、 Hanomag 、 Horch / Audi 、 Opel 也對國民車的設想並不感興趣。與此同時,當時已經嶄露頭角卻尚未名聲大噪的斐迪南保時捷一直在為設計廉價小車而努力,但苦於沒有人看好其項目。 1933 年秋,保時捷終於與希特勒見面 —— 自然是一拍即合。方案很快被確定下來:這將是一款最高時速不少於 100km/h 、能坐 4 個人、百公里油耗小於 7 升、重量小於 950 公斤的國民車。但是國民車的計畫剛剛起步便被停止了。有研究者說,希特勒從一開始就沒真正想要為大眾造車,重點是用儲蓄計畫斂財,為實現其全球擴張的野心做準備。此說法的是與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戰爭的到來改變了一切;重要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 VW82e KdF 、 VW82 Kubelwagen 和 Type 166 Schwimmwagen 見證了這場人類浩劫。


VW82e KdF :一開始就是經典

 
5.jpg 

保時捷博士是天才設計師。在遇到他的伯樂之前,他就有過自己的小車作品並且有過試裝車。所以在得到希特勒的支持之後,第一輛 “ 國民車 ” 很快誕生了。此車使用後置 1.0L 水平對置風冷發動機後輪驅動,四輪獨立懸掛,被命名為 “Kraft durch Freude” ,簡稱 KdF ,意譯為 “ 充滿活力的歡愉 ” 。在希特勒的建議下,車的外形被改成了甲殼蟲的樣子。隨後的 1938 年大眾汽車公司成立, 1939 年大眾車 KdF 在柏林車展展出。汽車界都帶著嘲笑的情緒看這輛外形奇特的車,美國《時代》週刊記者更譏諷其為 “Beetle” ,不料這個外號的知名度迅速蓋過一直反響平平的 KdF—— 鼎鼎大名的甲殼蟲誕生了! Type 60 公路橋車在戰 時 一共製造了 840 輛。

 
四驅越野強者

 
6.jpg

最初量產的甲殼蟲是 Type 60 。德國民眾開始期待屬於自己的汽車。但 “ 國民車 ” 只是曇花一現。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國入侵波蘭;兩天後,英、法兩國政府在外交干涉無效的情況下,宣佈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 國民車 ” 只生產了二百多輛就被命令停止,工廠轉而生產越野軍車和軍火。其實 Type 60 從來 ?有落入人民手中 ,除了全國展出外,其他全由政府部門使用。
與 Type 60 同時,保時捷設計生產了少量編號為 Type 62 的甲殼蟲,這就是後來 Type 82 的原型車。 Type 62 可以說是 Type 60 的越野車版本,但其越野能力並不盡如人意。保時捷對 Type 62 進行越野方面的改造之後正式量產供應軍隊,也就是我們眼前的 VW82 kubelwagen 。

7.jpg

馬大立收藏的這輛 VW82e 出廠於 1943 年。仍然採用後置風冷水平對置四缸發動機,不過排量由原來的 985cc 變成了 1131cc ,動力也小漲了 1.5 匹而成為 24.5ps 。雖然仍是後輪驅動但重心在尾驅動輸上,但越野能力不可小覷,特別是在沙漠的行駛能力甚至讓一些四驅車都自歎不如,但在沼澤地就會出現尾輪打滑現象。
首先 VW82e 輕,整備質量僅為 790kg ,即使車內坐上兩個人,全車也不到 0.9 噸。這讓 VW82e 在惡劣環境下比其他車輛擁有無可比擬的機動性。一般四驅車在沙漠中,前輪轉向已經會受到很大的阻力(這一點所有車都一樣),如果再在其上加有動力存在,便很容易刨出沙坑繼而陷下去。而 VW82e 自重小,前輪沒有動力,加上發動機後置使其負擔更小,裝上沙漠胎之後幾乎讓那些笨重的四驅越野車望塵莫及。

8.jpg

 
其次它高。 VW82e 的底盤中央有一條鋼管作為大樑,同時容納一些操縱杆件、管路等。而從車底看過去,除了一塊光溜溜的護板,沒有任何東西!而且為了增加離地間隙,保時捷在驅動軸下方加了一個齒輪。這樣一來,從車的側面看過去,車橋的橫向中心比車輪的中心高出 80mm 造出最仍離地距 290mm 比對手多出 80mm 。現在對越野車的舉升都是通過對懸掛系統的改造來完成,而在那個年代居然出現了如此巧妙的設計,不得不對這位天才設計師再一次心生敬意。現在的硬派越野車,不管經過幾寸升高,外露的傳動軸和橋殼還是會成為整個底盤的最低點,造成頂起失效的隱患。有了這兩點,除了沼澤、牆和落在車身上的炮彈,我們似乎想不出來其他的障礙阻止 VW82e 的前進 ……

9.jpg

 
另外, VW82e 第一擋齒比很大,主要是考慮為爬越提供足夠扭力。為了改善這輛後驅車的越野性能,保時捷和當時已是德國著名變速器生產商的 ZF 共同開發出了滾珠式限滑差速器!沒錯, LSD ,而 VW82e 處在 20 世紀 30 年代末!的確,滾珠式限滑差速器的運用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壯舉。相比之下,在吉普的故鄉,美國人於 1940 年完成 Willys 的第一輛樣車,潛臺詞自不必多說。

 
那個一切匱乏的年代

10.jpg

一戰結束後,凡爾賽合約對德國的軍事力量作了嚴格的限制,目的就是讓它不能再對任何國家產生武裝威脅。戰後帶來的經濟危機也確實讓德國不能對任何國家產生經濟或貿易上的威脅。隨著希特勒逐步掌握大權,違反凡爾賽合約,組建軍隊,大量生產重武器。起初為德國民眾帶來美好夢想的大眾公司,戰時也成為了軍工企業,生產炮彈、彈殼和一些飛機配件。保時捷博士則一直對希特勒抱有幻想,並戰爭快點結束,恢復甲殼蟲的生產。他在整個戰爭期間都沒有離開沃爾夫斯堡,自已用的也是一輛越野 KdF82e 橋車, 44 年由於汽油短缺,這車改用了燒木炭。繼續領導著技術人員和戰俘堅持生產,直到 1945 年作為戰犯被捕。獲釋後他的 “ 國民車 ” 夢想徹底破滅,這才有了保時捷汽車公司。

 
11.jpg

當時的 VW82e 和後來的四驅版本 Type 87 主要是軍官用車。所以在配置上相對 “ 豪華 ” 。那個年代的人看不起開篷車,認為其科技含量低,因為馬車就是開篷的。因為面子,也因為不讓納粹軍官日曬雨淋,越野甲殼蟲都是有頂篷的設計。此車還是當時少有的全金屬車身結構而沒用木頭的(曾幾何時,受金屬冶煉和成型技術限制,木頭是車身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車內兩或三個座位是沙發,這在當時可是堪稱頂級配置。

12.jpg

 
然而,豪華是相對的。在戰爭中,無論人還是車,都要準備隨時成為炮灰。對軍車的要求只有一個:行駛能力強。製造方面則是能省就省。我們看到車身上的金屬都很薄,事實上,有些 VW82e 還是沒有車頂的。這樣節省出來的金屬又可以多造一些車或彈藥。另外,車身上的漆顏色看起來有點怪,有點像軍綠(灰),但又找不到哪國的軍隊是用這種綠(灰)。那是因為我們平時看到的漆都是經過一些工序調出來的,而 VW82e 所用的車漆,就是用原料製成之後的本色,沒有經過任何加工。這是最省錢、最省原料也是最省時間的辦法。

 
彌足珍貴的經典

 
13.jpg

甲殼蟲在戰後的神話自不必多說,但那都是德國戰敗、大眾公司被英國佔領當局接管之後生產的民用車。至於戰時的軍車,我想很容易理解,作為軍官車,只要進入敵人的視野和射程之內,它肯定是首要攻擊物件。另一方面,納粹為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實在太深重,所以即使有車倖存至戰爭結束,很多也被憤怒的民眾毀掉。所以能保存到現在的 VW82e 實在是少之又少今日被收藏家視為珍品,極為罕有。就是我們見到的這一輛,也是三輛甚至更多殘車拼起來的。在一些細節處,我們可以看到後期焊接的痕跡。但這終究不是贗品(車主馬大立還持有德國大眾車廠對此車的鑒定證書),在車主的拾掇之下,這輛從硝煙中開出來的甲殼蟲重新抖擻了精神,成為彌足珍貴的經典。戰時 82e 只生產了 546 輛而 87 也只生產了 526 輛,不少先在酷熱的北非 戰爭及嚴寒史太林格勒供指揮官使用。戰後英軍很想用 VW82e 做為軍官車,可惜製造越野齒輪配件的公司在東柏林,在紅軍控制區內,所以用了廠內配件只做了少量 82e , 87 , 46 年開始只能做 Type 60 。在戰時出產的 VW82e 及 VW87 車身是人手製造,而油箱也沒有兩個是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 KdF 82e 及 87 只做了這麼 少數 量。


VW82 Kubelwagen :為戰爭而生

 
14.jpg 

有人說希特勒造 “ 國民車 ” 的計畫就是為了實現其擴張野心做準備,這話其實不是毫無道理的。戰爭爆發前夕,保時捷博士接到任務,要求為軍隊設計一輛具有越野能力的輕型車。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但時間又很有限。保時捷決定沿用 VW82e 那套已經很出色和趨於成熟的動力和底盤,車身則是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造型。這是因為不帶曲面的金屬製造難度低得多,符合戰爭的需要。這就是在戰時 1939~1945 年生產了 52000 輛的 VW82 桶車。

15.jpg

 
1941 年 6 月,德軍入侵蘇聯,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絕境。恐怖的閃電戰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遭到挫折。 1944 年 7 月,德軍被趕出蘇聯國境,並失去了部分對波蘭的佔領,完全陷入東西兩 ?夾擊 。 1944 年底,盟軍攻入德國境內。 1945 年 4 月 27 日,柏林被蘇聯紅軍包圍。 30 日,紅軍攻佔國會大廈。當天下午,希特勒飲彈自盡。來到香港落戶的這輛 VW82 就於 1945 年 4 月這一特殊時期下線。大眾公司同年 6 月被英國接管。這輛 VW82 從下線開始就成為戰利品,一天也沒有為德軍服務。所以車身顏色也是英軍綠,而不是德軍灰,收藏家馬大立 另 有一輛 1943 年生產 VW82 桶車,這來自酷熱的北非戰爭,用了近五年維 修 在歐洲找原裝零件,用了 95% KdF 原裝件,是另一件完美珍品。

 
優勢明顯

16.jpg


VW82 將 VW82e 的輕量優勢發揮到極致。全車只有不到 670kg ,讓它在沙漠裏輕鬆行走,在酷熱的北非戰場大顯神通。據說外號 “ 沙漠之狐 ” 的納粹陸軍元帥、北非戰場總指揮隆美爾將軍有一次跟保時捷說,要是戰場上的地雷被埋得深一點, VW82 不慎壓上去也不一定會被炸。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足見 VW82 的輕巧換呔只要兩士兵可以抬起一邊。此時的美軍已經開上了 Willys ,吉普車的這位元始祖陸上速度可達 100km/h ,比 VW82 的極速( 80km/h )高出 25% 。但 Willys 自重已經達到一噸以上,而且底盤設計遠不如 VW82 巧妙(別忘了, VW82 的車底幾乎就是一塊光溜溜的平板離地距較 Willys MB/GPW 高出 40% ,加上四輪獨立縣掛,在野外高速飛馳穩定性遠勝卡車式設計的 MB/GPW ),加上水平對向四缸風冷合金製引擎,設計比對手水冷 鐵蛀引擎可靠,耐用及輕多。 所以真正較量起來,可能還真不是後者的對手。

 
17.jpg

也許因為車重很小, VW82 在省油方面做得相當出色。以當時的科技,真的做到了百公里 8 升以下的油耗。此車裝備一個容積為 40 升的油箱,就以現在的車況來跑,加滿油可以跑上近五百公里!
同樣因為車輕,讓其操作特別輕鬆。我們坐在行駛的 VW82 上體會了一回二戰士兵的感覺。動力給人感覺不像是年近古稀的老車,?車用的居然還是自行車所用的拉線式,不過換了腳踏,但在滿載四人的情況下也不覺得收不住。四驅專家馬大立雖然視此車為珍藏,但並沒有將它像神一樣高高供起來,而是時不時開著它往返於公司和家。 VW82e 和 VW166 也是同樣的待遇。的確,車只有在行進中才能體現其價值,就像老虎必須在野外才能保持其野性。這三輛車都年逾古稀,但還都虎虎生威。馬大立一直在強調,哪怕以現在香港的交通狀況, VW82 仍然可以給人相當輕鬆的駕駛感受。可以想像,當年的士兵應該是可以將更多的力氣用在對付敵人之上。


以人為本

18.jpg 

馬大立為我們介紹這輛車時用到了這個時髦的詞。當年的保時捷呼吸著帶硝煙味的空氣設計 VW82 時並不知道這個詞,但他的的確確做到了。輕鬆的操作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19.jpg

 
在後座與發動機之間,保時捷安排了一個碩大的儲物箱,放得下滿載時四個士兵的武器裝備和彈藥,甚至還能再放下另外的行李車門上窗、雜物。至於那個年代外出,除了武器之外要帶哪些 “ 行李 ” 、物品,我們實在無從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身負侵略任務的德國兵在移動中一定比他們的敵人輕鬆。另外,還是拿 Willys MB/GPW 說事, VW82 有比它更低矮的坐姿和更大的車門(後者其實沒有車門),德國兵就像是被裝在一個去了蓋的方形鐵皮箱中。這樣在躲避炮火的顛簸中,美國大兵一不留神就有被甩下車的危險,而德國兵甚至可以分心對敵人進行射擊 …… 馬大立同時指出這車唯一缺點,就是尾軸 設計比較 複雜,在野外不易維修,尾縣掛臂和降一級齒箱在野外行使 5000-6000 公里後螺絲較易鬆,這在北非沙漠的報告中也有記錄。所以他在常用的 82e 做了一些改良,因為希望有一天可以實現在香港經中國,莫斯科開回德國夢想。其實早在 1941 年初己有兩輛 82e 由柏林開到了阿富汗進行長途測試,一共四星期,途經巴爾干,黑海,伊斯坦布爾到 Trabzon ,伊朗,德黑蘭,最後到達阿富汗,離我國十分近,這次測試出現不少小問題,如沙塵跑入引擎,中東地面高?對車胎壓力等問題,這時由於德軍以入侵蘇聯,這兩車也不可能返回德國,基於不想把這車的高科技落在敵方手里,最後把車燒掉。

 
VW166 :兩棲動物

20.jpg

22.jpg

 
很久以前看 007 電影,覺得邦德開著汽車在水裏飛馳,覺得他簡單酷斃了。那時認為水陸兩用汽車應該是科幻電影裏的角色,是未來事物。很久以後才知道,原來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時捷博士就製造出了這個未來事物。

21.jpg

23.jpg

其實《汽車導報 - 改裝與四驅》出版的《四驅寶典》裏對 TYPE166 的身世有過詳細介紹。 1939 年初, 保時捷在Type60的基礎上開發了Type82軟頂越野車Kubel Wagan, 40年在82的基礎上開發出越野款Type60, 為編號82e, 同時又改裝了四驅82e, 發展編號為87. 1941年保時捷在Type87的基礎上開發出30台手工造水陸兩用越野車, 編號為Type128, 但軍方認為用於前線偵察和突擊用途, 128車身太長, 太寬, 1942前初, 保時捷和他技術人員在Type128的基礎上把車身改短, 改窄, 車軸距由2400mm改為2000mm, 車身不但縮短也同時改窄, 輪距由1356mm/1360mm改為1220mm/1250mm. 最小離地距不變, 保持在240mm/250mm, 車身更經. 動力一樣, 為一台全新1131cc水平向, 四缸風?引擎, 這引擎同時用在Type Kdf 87身上. (1943年後所有82及82e同樣採用這台25引擎), 新車一共做了125台, 由於是樣品車, 當中每一輛都有改進, 所以基本上設有兩台是一樣的. 車隊對TYPE166十分滿意, 希特勒和希姆萊和一眾將領也參加了166越野測試這台166編號166/1, 雙氣管和128一樣, 都收藏在後防泥板下副駕駛座不設風擋, 裝上了一台機槍, 裝備了200R12沙漠專用胎, 并配上了SS0907希特勒近衛軍軍牌.無論是越野又或河中航行, 這車性能可靠, 又易操作, 在水中航行基本上和開車沒有分別, 採用前輪轉向, 不設尾舵, 有助減輕車重和提高車身離地距. 這批車大約100輛, 很快加入了希特勒自己的近衛軍(Waffen-SS), 這批車在同年開進巴黎, 不少最後走去了列寧格勒, 有去無回, 另外25輛由希特勒親自點名, 送給各大將軍用. 1942年底到1944年, 大眾軍廠用TYPE166樣品生產出14000輛VW166.

24.jpg

25.jpg

26.jpg
大眾VW166 具有船形車身,在陸地上的時速可達 80km/h 。車後的螺旋槳平時翻折在車尾,在水裏時將其放下,中央的棘爪與專用動力輸出軸端咬合,此時將變速箱置於空擋,動力便全部通過螺旋槳輸出,轉向則仍由兩個前輪負責。 VW166 在水中的時速可達 10km/h 。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地形越野車, 今日這款車保持VW166車價似超過了一百萬人民幣. 而且每年還以20%上漲.

27.jpg


2001 年,馬大立從一個前德國軍人收藏家手上買回這輛 Type 166 。這是 1942 年由希特勒親自下令、由保時捷博士和工程人員全手工打造的 125 輛 Type 166 之一。車身號碼為 115 。目前, Type 166 在世界上僅存三輛,編號為 81 和 123 的兩輛車分別在法國和德國。而可以開動的,僅此 115 一部了。福士車廠在 1942 年底以保時捷 Type 166 為基礎生產了 14000 輛水陸兩用越野車。這三款 KdF 歷史汽車 現在就在香港。


VW 82e KdF

a1.jpg a2.jpg a3.jpg a4.jpg a5.jpg a6.jpg a7.jpg a8.jpg a9.jpg



VW 82 Kubelwagen

b1.jpg b2.jpg b3.jpg b4.jpg b5.jpg b6.jpg b7.jpg b8.jpg b9.jpg



VW166

c1.jpg c2.jpg c3.jpg c4.jpg c5.jpg c6.jpg c7.jpg c8.jpg c9.jpg c10.jpg c11.jpg c12.jpg c13.jpg c14.jpg c15.jpg

 

福斯金龜Volkswagen Beetle),正式名稱為福斯1型Volkswagen Type 1),是由福斯汽車1938年2003年間生產的一款小型轎車。雖然「金龜(Beetle)」這個名稱很早就被公眾所接受,但直到1967年8月,福斯汽車才正式在市場上使用這個名字。而在此這前,歐洲市場銷售的該款車都是以「Type I」或「1200」、「1300」、「1500」這些發動機排氣量來命名的。1998年,在最初的金龜下線許多年以後,福斯汽車正式推出了外形與原先非常相似的新金龜(以福斯Golf為平台),而金龜則在墨西哥和其他少數一些國家一直生產到2003年,共生產出21,529,480輛第一代金龜車。
在一項評選最具世界影響力的「20世紀汽車」的國際投票中,金龜排名第四,僅次於福特T型車迷你雪鐵龍DS
「人民的汽車」
金龜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納粹德國阿道夫·希特勒希望能夠生產一款可以廣泛使用的福斯化汽車,於是委任工程師費迪南德·保時捷來完成這項任務。希特勒對這款車的要求是:可以載兩個成人和三個兒童、最高時速100公里/小時、售價不超過1000馬克。同時還推出了一項儲蓄計劃以使普通群眾也可以買到汽車。然而,隨後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這些參加了該計劃的民眾再也沒能得到他們購買的汽車,除了一小部分的納粹高官。
費迪南德·保時捷在按受這項任務之前幾年就已經簡明敘述了這款車的最初技術參數,但一直未能形成產品,直到他得到了第三帝國的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lman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